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挖掘剪纸非遗文化内涵,展现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设计艺术学院“艺相空间—剪艺青春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2日赴东营市东营区开展“探寻东营剪纸,传承美丽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知来明去,文化传承
学院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东营市文化馆,陕西省剪纸协会副主席栾旭初、东营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宋吉英介绍了剪纸的来龙去脉、剪纸纹样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纹样的寓意,传承人宋吉英为学生们讲解了东营市剪纸非遗传承史,得知东营市“明德剪纸”起源于甘肃一带,后在黄河尾闾广为流传,因其独特的形象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广为人知。“明德”援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它汲取了西北剪纸元素,融入黄河尾闾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吐故纳新。

裁云剪水,跃然纸上
陕西剪纸艺术家栾旭初用娴熟灵活的手法向学员们展示了剪纸的刀法,并在学员们学习过程中指出了学员们的易犯错误以及剪纸手法的注意事项。不同于传统剪纸技艺,明德剪纸在锯齿纹的操作方法上有着自成一派的思想体系。“剪锯齿状的毛发时,就要注意剪刀的使用手法以及锯齿纹的呈现方式,剪出来的形状达到圆润短小的效果最好。”栾旭初表示,剪纸共有圆、尖、方、缺、线五种不同技艺手法,依托剪纸过程中雕刻出形态各异的造型,线条疏密相间之中,蕴含着每一位创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注入。

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同学们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体验,指尖翻飞旋转间将一张张红纸剪成一个个精美的图案,并尝试将创意设计融入其中进行创新创作,纷纷表示“之后将现代艺术同非遗剪纸艺术结合起来,为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知来明去,传承非遗传统文化。下一步,设计艺术学院将继续立足专业,将非遗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为非遗传统技艺及文化创新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