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传承非遗瑰宝,坚定文化自信——设计艺术学院“艺相空间”第三季顺利收官

作者:尹伊       编辑:尹伊       复审:徐健       终审:薛卿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4-01-20      

时光奔涌,光影斑斓。本学期,设计艺术学院“艺相空间”第三季不忘“传承非遗瑰宝,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初心,通过“互动式宣传普及、沉浸式体验传习、体验式创意传播”立体传承模式,携手非遗传承人与学校师生一起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尽览非遗风采,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互动式宣传普及

“临沭柳编从哪里来?”“剪纸分为哪几派?”“当前非遗保护现状如何?”为了吸引学生关注非遗文化,带非遗技艺走进青年学习生活,学院通过录制系列宣传视频开展知识科普,同时迎合青年兴趣点和个人喜好进行视频教学和直播答疑,有效拉近广大青年学生与非遗文化的距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沉浸式体验传习

为了直观感受非遗技艺魅力,先后邀请5位传承人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讲述非遗技艺故事,手把手教授非遗技艺,沉浸式接触感受匠人匠心。为了扩大校园非遗技艺的辐射力,学院组建“临沭柳编”“剪映青春”“掐丝珐琅”等学生传习队伍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参与非遗技艺的带教深研。本季围绕柳编、剪纸、掐丝珐琅等多种非遗技艺,面向全校各院师生开展传习体验8期,累计制作作品百余件,充分点燃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非遗学习留下专属青春印记。

体验式创意传播

为了强化非遗文化的辐射影响力,深度链接校外资源深化创意传播,在参与式体验中强化学生的传承责任感,学院学生走进博兴县文化馆、临沭柳编传承人杨进邦工作室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调研,在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工作者的引航指导下开展创意设计,共商非遗技艺宣传普及与活化传承。与此同时,重视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学生组队深入洪楼广场社区、明睿小学开展主题宣讲和非遗传授课堂,丰富业余生活,为中小学的孩子埋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推动非遗技艺走进千家万户,携手守护民族文化DNA,坚定群众民族自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