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学校暑期“三访”工作要求,强化育人合力、精准对接需求,7月至8月期间,设计艺术学院统筹推进特殊家庭学生与企业走访工作,既以暖心帮扶守护学生成长,又以产教融合谋划专业发展,切实将育人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
精准帮扶解难题,家校同心护成长。
为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状况、筑牢家校协同育人防线,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健带领辅导员团队,先后前往济南仲宫、莱芜及聊城东昌府区等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家访,以“面对面”沟通传递关怀,以“点对点”方案破解难题。
在莱芜侯同学家中,家访团队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到,该生家庭劳动力短缺,父亲因车祸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收入仅依靠母亲务农维持,经济压力显著;受家庭环境影响,侯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家长虽珍视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期盼其学有所成改善家庭状况,却始终担忧经济条件拖累孩子学习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徐健结合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与往届毕业生成功案例,为侯同学定制个性化学业提升计划,明确专业学习重点与实践方向;同时承诺对接学校资助政策,为其申请适配助学金,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从心态上鼓励侯同学正视暂时困难,强调“学院是坚强后盾,有问题可随时沟通”。

随后,家访团队来到济南仲宫,向家长详细反馈张同学近期学业进度与成绩表现。交流中得知,该生来自重组家庭,此前因亲人患病治疗产生高额开销,家庭仍有债务,经济压力较大;且家长文化程度有限,难以在学业辅导与未来规划上为孩子提供支持,虽重视教育、期盼孩子在专业领域立足,却苦于无力助力。对此,家访团队首先安抚家长情绪,系统讲解国家与学校的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明确将协助该生申请相关帮扶;同时建议学生多参与团队活动,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并表示将为其推荐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赚取生活费、提升实践能力。

在聊城东昌府区贠同学家中,团队看到该生在假期主动承担起家庭重任—父母外出打工期间,他不仅要接送弟弟上学、负责家务,还利用闲暇时间在辅导机构担任美术老师,兼顾家庭、实践与自我提升。针对该生即将升入大四的关键节点,老师重点提醒他“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鼓励其提前谋划就业方向,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家访让学院全面掌握了学生学业、家庭与心理状态,为后续精准开展教育帮扶奠定坚实基础,也进一步拉近了家校距离,凝聚起共同守护学生成长的育人共识。
产教融合探新路,精准育人谋发展。
为推动专业前瞻性布局与转型,精准对接行业需求,7月21日,学院院长张博带队,组织专业教研室教师、学工办教师及企业导师代表,先后走访新之航传媒科技集团、山东视秀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行业标杆企业,围绕智能数字设计与应用开展专项考察与调研。

在新之航传媒科技集团,调研团队系统考察了企业在智能展馆设计、数字设计技术应用及新文旅研发领域的核心成果。通过实地探访世界展览展示发展博物馆、沉浸式文化数字展厅等代表性项目,团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展馆设计施工全流程的实践路径,直观观摩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展馆与智能文旅项目案例。座谈会上,新之航执行总裁鞠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核心业务及未来技术岗位需求,展示数字文旅领域创新蓝图;张博则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现状与未来规划,强调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此次调研旨在深入对接产业需求,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双方就人才培养标准、实践项目合作等话题达成初步共识。
随后,考察团队前往山东视秀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媒体设计的硬件支撑与交互技术落地展开专项调研。在企业创始人董举的引导下,团队实地体验智能交互展厅的先进设备,深入交流技术服务落地的关键环节;座谈中,双方围绕智能交互技术的底层硬件支撑、项目实施难点展开探讨。张博指出,视秀通在数字设计技术呈现、智能硬件管理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正是学院相关专业在技术实践与硬件教学层面亟须补充的资源,期望建立常态化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此次访企让学院精准把握了智能数字设计领域的技术革新动态与企业用人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习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情系校友传薪火,双向赋能共前行。
为深化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凝聚校友力量反哺育人工作,8月期间,学院围绕“思想引领、职业发展、资源共享”核心目标,开展多场校友走访活动,既传递母校关怀,也为在校生成长与专业发展汲取校友智慧。
8月5日晚,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携学生实践团队与校友葛化博会师井冈山,与校友及其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深度交流研讨。会上,辅导员首先代表学院向葛化博表达诚挚关怀与问候,详细询问其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读研期间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及生活适应情况,认真倾听校友在学业进阶过程中的收获与挑战。考虑到在校生对升学规划、成长发展存在困惑,学院特别邀请葛化博为师弟师妹开展思想引领与答疑解惑,他结合自身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过渡经历,分享了专业知识深化、跨学科学习、心态调整等方面的实用经验,用“亲身案例”为学弟学妹搭建起“成长参照系”。此外,双方还围绕暑期实践活动的见闻感悟、红色文化的创新设计表达、专业知识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以及新时代青年的成长路径与使命担当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尾声,师生与校友共同参与“非遗艺术党课”,通过非遗技艺创作与红色故事讲解相结合的形式,重温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青)的温情岁月,进一步坚定“不忘青年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的理想信念。


8月21日,学院辅导员还前往坐落于济南世茂广场的华为智能生活馆,与担任该店店长的学院校友董富华展开深度交流。座谈中,辅导员关切了解董富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轨迹,倾听其从设计专业学生转型为科技零售管理人才的成长故事,以及在门店运营、团队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中的经验心得;同时,也向董富华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专业建设成果、人才培养新举措,期待其结合行业一线经验,为母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此外,辅导员还特意问候了近期新入职该店的学院毕业生牛自洁与高文婧,详细询问两人的工作适应情况、岗位技能需求及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能力。双方还围绕华为智能生活馆的发展态势、科技零售行业对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学院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更好对接企业需求等话题展开探讨,为后续学院与企业搭建实习就业通道、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埋下伏笔。
此次访校友活动,不仅搭建起母校与校友间“常联系、共发展”的桥梁,更让学院获取了行业一线人才需求与成长案例,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宽在校生成长渠道提供了重要参考,实现了“校友赋能育人、母校助力校友”的双向共赢。
本次暑期“三访”工作,既是学院落实育人责任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家校用人单位之间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发展以及凝聚校友力量的重要举措。未来,设计艺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三访”成果,以更精准的帮扶、更紧密的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与专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